司汤达概述:司汤达的故事是怎样的?司汤达的作品有哪些?司汤达的墓志铭是什么?本文这就为你讲解:司汤达概述司汤达(1783~1842)。原名马里-亨利·贝尔(Marie-HenriBeyle),“司汤达”(又译为斯丹达尔)是他的笔名,19世纪法国抨击现实主义作家。
代表著作为《阿尔芒斯》、《红与黑》(1830年)、《帕尔马修道院》(1839年)。1783年1月23日,司汤达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,少年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,尊敬拿破仑,并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出征欧洲。1814年波旁王朝帝制后旅居米兰,同意大利爱国主义者有往来,后被驱逐出境,返回巴黎。
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后写的。1842年3月23日去世于巴黎。司汤达的故事1783年1月23日,司汤达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。
他的本名为亨利·贝尔。他早年丧母,父亲是一个有钱人的律师,信仰宗教,思想保守,他是由改信伏尔泰的外祖父教养成人的。
司汤达在家庭中受到束缚和压迫,自小就憎恨他父亲。他少时兴趣普遍,爱好数学,雅各宾党人数学老师格罗常常向他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历史,指导他自学洛克等哲学家的唯物主义学说。
这些为他世界观的构成奠下了基础。1796年,司汤达转入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自学,期间曾获得美文奖和数学首奖。1799年,司汤达以出色的成绩毕业,回到巴黎,原本打算报考知名的综合工艺学校,但为革命的形势所激励,重新加入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,并通过表兄达吕在军部谋到一个职务。
1800年5月司汤达投靠拿破仑军队,参与了知名的马伦哥战役,并先后在米兰兵站、骑兵部队任过军曹、少尉和副官。6月初进米兰,9月23日被任命为第六龙骑兵少尉。之后辞任军并在米兰移居,开始锻炼文学创作。1806年至1814年期间,司汤达返回巴黎随拿破仑的军队进军欧洲大陆,在1812年从莫斯科大后撤时,他兼任后勤军官。
1814年拿破仑辞职,波旁王朝帝制。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遭到反抗,封建制度的王公贵族则弹冠相庆。
在这种形势下,司汤达实在“除了遭到耻辱,再也不能获得什么”,之后离开了祖国,旅居意大利的米兰。1821年返回巴黎,依旧是波旁王朝的白热化反对者。
七月革命后,司汤达依然郁郁不得志,在教皇首府下意大利的一个海滨小城当领事。1842年3月23日,司汤达在巴黎中风病死。1817年司汤达用于笔名M。B。
A。A在意大利公开发表了他的处女作《意大利绘画史》。旋即,他首次用司汤达这个笔名,公开发表了游记《罗马、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》。1821年意大利革命告终,许多爱国者身陷囹圄时,司汤达被警员当局作为烧炭党人的同情者而驱逐出境,之后返回巴黎。
1823年到1825年,他相继公开发表了许多文论,并收录于在《拉欣和莎士比亚》中。此后,司汤达开始转至小说创作。
期间在巴黎出版发行了《罗西尼传》。1827年公开发表了《阿尔芒斯》,1828—1829年写出就《罗马漫步》,1829年公开发表了知名短篇《瓦尼娜·瓦尼尼》。1829年司汤达开始动笔写出他的代表作《红与黑》,并于1830年完稿。1832年到1842年,是司汤达最艰难的时期,经济拮据,疾病身患,环境恶劣。
但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。他文学创作了长篇小说《吕西安·娄万》(又名《红与白》),《巴马修道院》,长篇自传《亨利·勃吕拉传》,还写出了十数篇短篇小说。1833年,司汤达再度回到意大利后,在一个朋友家的藏书室里,找到了一批“古代的手稿”。
这些手稿现实地记录了意大利十六、十七世纪的一些根本性的“社会新闻”。
本文来源:安博·体育-www.yzw24.com